太阳山下的古村落



发布日期:2006-05-26 信息来源:衢州市图书馆


                  太阳山下的古村落
                                                        ——张村
                                                          戴明桂
                                                         引    言
    在延绵不断的仙霞岭山脉中,在云缠雾缭的太阳山脚下,有一个近2平方公里、2000余人的村庄。简直不可思议,在这个村庄里,竞有l座古塔、2座牌坊、5条古街、20多条巷弄、6座水碓、5座古戏台、8座石拱桥、6座古亭、座祠堂、12幢大厅大堂、16座寺殿庵和lO多处山水名胜等。同时,历史上还涌现出数十名著名人物。其浓浓的古韵,幽幽的灵气,爽爽的仙风,令人惊奇、感叹、眷恋和陶醉。这就是秀而不俗、美而不扬、藏而不露、迷而不解的千年古村落一一张村。
    一、山水揽胜
    张村,古称秀峰,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区东南25公里处。她四周环山,层层叠叠,园园盆地,郁郁葱葱。第一层是海拔400--600米高的荷叶山、秀峰尖、大坞山、蜈蚣山等。该层青山含翠,怪石嶙峋,飞鸟喃喃,流泉淙淙。第二层是海拔700qOO米的毛回山、东山底尖、会司尖、大尖、小尖等。该层峰岩突起,挺拔险峻,众山错落,气象万千。第三层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太阳山、箬坑山、熊岩顶尖、龙皇殿尖等,该层叠峰连云,巍峨磅礴,气势雄伟,莽莽苍苍。十几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险峰峻岭,连亘数十里,如屏如障,将张村紧紧围成密密一圈,疑无出口,惊无退路。只有荷塘溪、大源、小源3条小溪,迂回盘转,并在西边合拢后,隐隐流出村外。几位老人告知,张村地形又如同船只,更似燕窝,故历代以来,每逢节日庙会,只准舞狮,不准舞龙。舞狮能得福,舞龙要翻船。而且龙又是蛇的化身,蛇进燕窝,灾难多多。迎狮拒龙,约定俗成,一直延续到当代。
    村庄周围,无山不秀,无石不奇,无洞不幽,无水不趣。随便指点,处处是风景,景景有典故。且不说雄踞傲立、直插云霄、海拔1339米的太阳山,单说四周,就有以形取名、形象逼真的雌雄山、荷叶山、笔架山、蜈蚣山,有神奇幽深、干奇百怪的风岩、上仙岩、下仙岩、狮岩、象鼻岩、猴子岩,有散落众山、鬼斧神工的锣鼓石、蛤蟆石、鸡公石、鬼拉磨石、棋盘石,有天地造化、妙不可言的神仙大门、院门溪、宝剑影、鲤鱼潭、石印潭。尤其是上仙岩、下仙岩,相距只20多米,两个洞窟宽敞幽深,各可容纳数十人。洞项,山泉
潺缓,飞珠溅玉:岩卜,雾腾富震,白练飞垂,悦目爽上},美小胜收。又如那棋盘石,其纵横的经纬,散落的棋子,神仙对弈的酒杯,仍隐隐可见。天地悠悠,手起处,一枚棋子的下落,驻足观棋的樵夫不觉柯烂斧锈,沧桑几度。正如诗人黄应曾在游此景时的感叹:“樵夫柯烂寻遗迹,羽客旌还想旧蹊。棋罢偏甾残局在,明将胜败示端倪。”
 
    二、名人撷英
    张村,不仅以优美奇特的风光而闻名遐迩,而且以历代英才辈出称著周围。唐宋以来,张村盛行“耕不致富、读可荣身”的耕读之风,一批优秀人才陆续涌出。
    翻开清康熙江山县志、同治江山县志,有很多篇幅记载着张村人崇文尚武、励精创业的辉煌历史。据统计,自宋朝以来,张村就出现了张恪、张恢、黄大谋、黄瑞、黄玢、黄庭荣、黄真殇等进士,其中黄瑞为乾隆庚子恩科武状元。至于举人、贡生、监生、廪生等不计其数。
    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一1162年)进士张恪、张恢两兄弟聪颖异常,勤奋好学,以文学而显名一时。由于他们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堪称人表,兄被当朝任为著作郎,弟为太学正。晚年,两兄弟在张村独秀峰西麓集资建办了集义书院。两位进士讲经论史,谆谆善诱,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使周围广大弟子慕名而至。一度时期,集义学院书声琅琅,翰墨飘香,名文迭出,红红火火。可惜是历史的变迁,集义书院旱已荒废,仅存遗址。
    清乾隆年间状元黄瑞,字锡符,号辑堂,自幼好学多问,不废诵读。且孝友纯笃,英姿飒爽,多臂力,善骑射。乾隆庚子恩科会试进士及第,钦点一甲一名,赐金盔金甲,并赏良马、貂裘、美玉、如意等。黄瑞不负皇恩和张村父老乡亲的众望,历经数十余战,所向披靡,战绩赫赫。如在嘉庆元年,奉旨进剿当阳县众匪,大小十一战。最后一次,金戈蔽日,战鼓齐鸣,黄瑞将军率先勇登城墙,大刀一挥,众兵纳喊,一举收复当阳县城。对俘活的万众生灵,不杀,不辱,投诚者编之,回家者放之,被称为移孝作忠的典范。黄瑞将军深得当朝的信赖,历任乌鲁木齐参将、湖南长沙副将、潼关副戎、宜昌镇总兵等职,赏戴花翎。黄瑞曾使用过的一把大刀,刀柄粗长沉重,刀口壮阔锋利,森严无比,老秤达83斤。该大刀原一直放在张村黄氏宗祠内,供人观赏,可惜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期间,被供销社收购砸断,作为烂铜废铁,投入高炉中熔化了。
    黄瑞之父黄大观,曾升任贵州石阡府经历,诰封武功大夫。黄瑞之叔黄大谋,更是有名的武进士,历任永平副将、广东韶南总兵、署广东提督,赏戴花翎。正象张村一古建筑楹联所写的:兄进士、弟进士,兄弟同科进士,联雁序以共登辉生云路;父将军,子将军,父子并朝将军,勒燕然而济美绩著天家。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所谓地灵人杰也。翻开清朝的历史,张村还孕育出许多仕宦和文人。如任浙江驻兵提塘的黄玢,任江西赣州游击的黄庭荣,任湖南衡阳县、长沙县知县和澧州知府的黄允珠,任江苏常熟知县的黄真殇,任福建南澳干总的黄墩,任福建铜生营千总的黄碎,任山东历城典吏的黄瓒,任湖南武陵县丞的柴贤,任四川荣县县丞的黄承纯,任江山枫岭营驻仙霞关干总的周上进等。同时,还从张村走出了黄庭燮、黄玉琴、黄应曾、黄辅世、周王番等文人骚客。
 
    三、宗祠觅踪
    明清时期,张村名人辈出,人兴丁旺,市场繁荣,经济活跃。基于宗族观念和习俗心理的需求,家庭修建祠堂之风日趋兴盛。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张村近lO家大姓,先后建有黄、周、柴、陈、张、祝、叶、饶、余等9座宗祠,其中以周氏宗祠和黄氏宗祠规模最大,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跨过弯弯的万钟石拱桥,一座宏火壮观的黄氏宗祠矗立在眼前。祠堂分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四进,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尤其是门楼,更为壮观。只见上面布满着各种各样深浅不同的浮雕,有云龙、麒麟、凤凰、梅花鹿、牛马、羊鱼等动物,也有牡丹、荷花、山菊、仙桃、翠竹、青松等植物。有生动有趣的嬉戏儿童,也有悠悠自得的捕鱼渔翁,有仪态威严的挥戟将军,也有卷书在手的沉思书生。尤其是门楣上香樟木横梁的雕刻,堪称一绝。居中是一轮彩球,中心全部镂空,花纹十分精致。球顶伏一狮,两头又各雕狮四只,左护右拥,呈九狮戏珠状。其雕法之精巧、刀功之细腻、布局之合理、形态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整个门庭简直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门楼对面是一堵巨大照墙,又称照壁,长27米,高6米,照壁下端由条石砌成,中间是青砖,上头盖瓦当。该照壁的长度、高度、气势、规模、质量在我市堪称第一。甚至在我省的宗祠中也是罕见的,而且至今保存完好。院墙两头连接着下方上圆的半圆大门,全用条石砌就。宗祠门院足有400多平方米,并建有4个旗杆石。
    黄氏宗祠的古戏台也堪称一绝。整个戏台长9米、宽7米、高l 8米,戏台前两只细雕木狮子威武壮严,惟妙惟肖。台后有出将、入相的花门,后面是化妆室和休息室,两边是厢房,供官宦富贵之家包厢之用,台前天井和大堂可容1000多名观众。戏台两边台柱上有清末状元、我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赛写的楹联。
 
    一联是:
                     演剧者无事于心真真假假
                     看戏人无心于事虚虚实实
 
    另一联是:
                     听不进莫吵,请问前头高见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来人
    两幅楹联将演戏者和观众的动作、表情、心理和整个戏园的场面、气氛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据说,这两幅楹联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纺织专家、国务院纺织工业部总工程师、张村人黄龙骧教授,在江苏南通纺织高等学校就读时,求得的张謇先生这一珍贵墨宝。
    周氏宗祠,又名大宗祠,座落在张村山塘场。该祠坐北朝南,按地形高低,次第而建,共占地面积三亩二分九厘。祠堂恢宏牡严,端庄轩敞,选材考究,结构严谨。门院、照壁、台阶、门楼、前厅、厢房、前天井、正厅、后天井、后堂、围廊等按中轴线一一排列,错落有致。门院“大宗祠”三字苍劲有力,前厅有一古戏台,两边厢房为化妆室和休息室,正厅上挂“悖彝堂”堂匾和“清白流馨”牌匾,其匾青底金字、秀润清新。后厅上挂“惠爱公忠”的金字匾,典雅洒脱。据传“惠爱公忠”此匾,是周族太始祖周美公三任刺史时,因为官清正,勤奋为民,由唐皇李渊所赏赐。两侧厢房,建有忠孝、贞节、崇德、报功分祠,同时还建有爱莲、竹友、步云轩、毓秀居等。更为奇特的是,在祠堂内后天井空地上,建有一座气势轩昂的周辰公杨氏墓(民间称古太婆墓)。祠堂内建有坟墓,这在全国均是罕见的。
    举首环顾,周氏宗祠大厅、后堂及厢房内的百余根柱子大多挂满楹联,其楹框用木架、油灰、漆布、合胶加彩色碎玻璃、莹石制成。据周氏宗谱记载共有38幅,幅幅平仄对仗,工整朴实,寓意深刻,现摘录几联以供欣赏。
 
    刺史发祥守怀庆任松江司汉荆绵绵继述累世
    东嘉回籍居礼贤复学坦衍秀峰振振子孙众多
 
    又:
        名垂千秋追唐代侍郎抗节
        贤称百世羡宋朝学正流芳
        光祖耀宗不外子臣职业
        致身竭力无忘君父深恩
        业绍箕裘光国史
        功名钟鼎振家声
    信步这些祠宇,阅历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几度沉浮,盛衰兴亡,不觉令人感慨。
 
    四、寺庙寻古
    佛教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其寺庙的选址显然以大自然和谐为尺度。其层层的峰峦、幽幽的洞窟、淙淙的山泉、潺潺的溪流、郁郁的松柏与殿、堂、楼、阁、亭、榭,与佛塔、经幢、造象、壁画、碑刻、楹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清凼、寂静、安祥、平和的气氛。张村山川秀美,风光旖旎,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出家人募捐建立寺庙的好地方。且不说张村外围有太阳山的泰山行宫、琚丰的琚源寺、双丰的太子庙,仅张村古村落周围就有南安寺、困龙寺、南
坛上社、南坛下社、北坛社、溪西殿、会香殿、长生殿、五谷皇殿、大坞殿、水口殿、三宫殿、关羽殿、魁星阁、秀峰庵、兆麟庵等16座寺庙。
    如位于村中心的路亭街关羽殿,尽管规模不大,但结构严谨,端庄古朴。上方悬挂着赫然醒目的清代同治皇帝载淳的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殿内关羽、关平、周仓的大型塑像,铁甲疑寒,神圣威严,气魄非凡。内中挂着许多楹联,其中一联为: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关羽的忠诚、耿直、勇敢、义气、威武的品格,也体现了关羽与刘备、张飞、诸葛亮、赵子龙情同手足的情谊。关羽殿前有古戏台,还有飞檐翘角、玲珑剔透的小亭,两条古街在亭内相交。亭中天花板上,画有“散宜生私通费仲尤浑”的壁画,布局精巧,丹青清晰。封神演义中的三个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如今关羽殿和小亭仍保留,但古戏台被台风所毁,壁画也于文革中拆除。
    村西水口处,一溪碧水向西而流,溪北岸是巨大岩石,如同鳌背,周围古木参天。在鳌背上建有文昌祠,内有魁星阁,两旁是秀峰庵和观音堂。据传,魁星是古代神话的神,头部象鬼,一脚往后翘起,如“鬼”字大弯钩,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中试人的姓名。明末清初,张村文人较多,出了不少进士、举人。故这里香火旺盛,许多文人常汇聚于此,崇祀文昌,祭拜魁星。诗人黄廷燮游此魁星阁
曾赋诗一首:“结成高阁傍村西,曲曲栏杆映碧溪,倒射波间人影瘦,斜通郭外树光迷,佛栖鳌背云根稳,楼倚岭崖野寺低,归向永安桥上望,居然云路接天梯。”
    座落在村东北太阳山脚下的会香殿,就地势而建,雄伟壮观。殿前两棵大松树,雌雄并峙,3人合抱不过,虬枝盘旋,张牙舞爪,华盖苍翠,松涛澎湃。殿里塑有地藏玉和十殿阎王壁画。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张村庙会,也是太阳山泰山娘娘的主祭日。那天,从村中的北坛社到黄氏宗祠,从路亭街到周氏宗祠,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群群善男信女,包括兰溪、金华、桐庐、广丰、遂昌、衢县来的香客,带上各式各样供品,前来朝拜泰山娘娘,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一路上,簇拥着泰山娘娘和其它菩萨,放统、鸣炮、敲鼓、打锣,一直送到会香殿。会香殿内钟鸣鼎谷,磬钹和谐,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村中更热闹非凡,踩高跷的、跑旱船的、舞狮子的、玩杂技的、演魔术的、唱大戏的,以及炒花生的、煎油饼的、煮馄饨的、买棉花糖的,等等,一直闹到深夜。
 
    五、古村探幽
    步入张村,脚步轻轻,穿街进巷,到处可见错落有致、气势非凡的古建筑。
    村西毛回山有秀峰古塔,下有塔底潭、塔底岩。村中有为周太爽妻杨氏和黄序锡妻周氏建造的两座贞节牌坊。全村有泗州街、路亭街、上街、下街、棋盘街等5条古街,有胡家弄、山塘弄、长顶弄、府堂弄、社屋弄、周祠弄、余祠弄、厅埂弄、新宅弄、五坟弄、牌楼门弄等20多条小巷小弄。其巷弄长的600多米,短的50多米。深巷通也,纵横交错,外地人行走,如进迷宫,来回打转,险象环生。有大厅大堂12幢,其中由进士黄大谋、黄大观建造的府堂尤为壮观,门前两只石狮,威风凛凛,院落中4个棋杆石,地位显赫。府第四面合围,回廊飞檐,天井成方,两侧有厢,其飞檐、瓦当、斗拱、雀替、栋梁、匾额、柱石,均细雕精刻,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画面清新,高雅优美。大堂巍然壮观,气势恢宏,人称“状元府”,又称“都督府”,可惜被太平天国一支军队烧毁。现除几间厢房外,只留下残垣断石和两只注视着历史变迁的石狮。
    穿过坂中路,进入牌坊弄,来到了周铿元花园。该花园,参照苏州园林格局设计建造,共占地1亩多。有朱楼、鱼池、书房、走廊、娱乐室、牡丹亭等。花园虽小,但玲珑剔透,别具一格。亭池相间,古木掩映,走廊四护,红花绿叶,门窗镂雕,花鸟鱼虫,既表明了昔日主人的显赫身份,又展示了主人的高雅兴致。许多文人骚客、富贵人家,常聚此花园,或呤诗作画,或抚琴品茗,或宴饮庆喜,或玩牌作乐,情趣尤为雅致。
    沿着荷塘溪,可见许多石拱桥。据清朝江山县志载,张村共有泗州桥、景星桥、万钟桥、瑭桥、耆英桥、斩蛟桥等8座石拱桥。如泗州桥,桥上建亭,其村人遇公事,众集亭以议之。顺治十年,为魏寇所毁,顺治十六年,村人周王番、张有文等集资重建。桥如半月,桥下流水潺潺,鱼翔浅底,民居隐映,情趣盎然。
    在石拱桥的周围还有许多古亭:如魁星亭、景星亭、泗州亭、槐花亭、八角亭、水口亭等。尤其村西水口亭景色最佳,旁有三官殿、水口殿、魁星阁,对面有锣鼓石、土城、荷叶山。诗人黄辅世曾赞《水口亭》诗云:“湾曲二三亭,层峦不见人,莲花山对寺,时听鼓钟声。”
    随着大源、小源、荷塘3条小溪的引水渠,张村还建有荷塘古碓、家友碓、昌富碓、大王碓、国根碓、金山碓等6座水碓。流水哗哗,轮机吱吱,石碾隆隆、石臼咚咚,奏起了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交响曲,亮起了勤俭持家、安居乐业的风景线。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老街古巷,欣赏那扑面而来的山水名胜、建筑艺术,如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在韩湘子和何仙姑在棋盘上的对弈中,走在武状元黄瑞金戈铁马的冲杀中,走在泰山娘娘回宫的传说中,走在集义书院的琅琅书声中。张村这古村落,其原始的画,自然的诗,传统的美,古朴的韵,值得深思、遐想、回味。
 
    后  记
    我在张村盘桓数日,深深地沉浸在凭吊思古的翩翩感慨之中。这个深藏在大山内的古村落,比起那规模宏大的大庄大院,比起那些气势壮观的大寺大庙,比起那些名闻天下的大山大川,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平凡,没有什么显赫之处,没有什么惊天的辉煌之事。但她毕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历史浩书的一朵浪花,大好河山的一道风景。
    张村这一古村落,没有着力渲染、张扬,没有刻意修饰、打扮。她一直静静地接受人们来欣赏、指导和评价,一直默默地等待人们去修复、开发和管理。尽管风霜雪雨、天灾人祸、烽烟战乱、王朝兴衰,使许多古建筑颓垣残壁,瓦砾堆叠,荒草离离,满目凄苍,但其中丰富的名胜古迹,旖旎的山水风光,厚实的文化遗产,令人过目难忘,扎入心底。
    令人欣慰的是,张村乡党委和政府,以及当地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已开始意识到如何珍惜、认识、保护这一圣地。她将不再沉默,不再冷落,不再遗忘,总有一天将抹去历史的尘埃,撩开神秘的面纱,露出她那饱经沧桑、敦厚典雅的古韵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