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与孝烈祠 | ||
| ||
陈弓 在衢州古城西北角的衢江之滨,曾经矗立过一座铁塔。在铁塔的旁边,曾有一座被称之为“孝烈祠”的房舍。笔者查阅古籍,寻觅其踪,总算了解了这两座相邻建筑的大概。 铁塔以纯铁铸之,是明万历年间知县刘有源主建的。 刘有源,字仲开,别号昆海,安徽南陵人,万历丁未年(1607年)进士。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任西安(衢县)知县。据施润章《学余文集》云:在其任职期间,“其民徭记户等役,贫者不能支”。刘有源即采取“核田壤多寡,上下为平准。民大悦服。又出私钱,缮双溪舟梁。在县五年以最闻。”可见刘有源是个颇有政绩的知县。 刘有源之所以铸造铁塔,据康熙《西安县志》载,原因有二:一是城西临衢江,每年都遭遇洪水,矗立铁塔是为镇蛟龙发威之害。二是衢江水北转东流,而城外皆田地,空旷无所依。矗立铁塔而资控扼,以补形势之不足。清代乾隆年间,里人龚大钦在其《铁塔行》中对重修后铁塔的环境、由来、制造、形状、作用等,作了形象的描述:“山高锁丽谯,孤塔耸寒碧;遥闻铃铎声,老铁压城脊。忆昔三衢江,洪水恣横逆;城西当其冲,猛驶如卷席。伟哉大邑刘,观澜悟奇策;开矿采万钧,拟作浮屠格。当其如冶时,锻炼经千百;雷公守洪炉,电火助炭炙。厥光射熊熊,魑魅远避易;尖影落中流,蛟龙丧雄魄;冯姨收狂澜,两岸不敢拍。历久摧残多,苔埋土花地;当事奋然兴,鸠工勤力役。一一还前规,基址重建昔;拔地呵千灵,去天疑咫尺。我来矫首观,但见烟霞积;令当摩其颠,遍将星斗摘。”龚大钦认为造铁塔就是为了镇蛟龙之害,以阻洪水之肆虐的。不管铁塔的制造出于哪种原因,有几点我们是明确的:一是铁塔矗立在衢城西北的江边;二是全由纯铁铸成;三是铁塔之铁是由本地铁矿在衢州冶炼而成。 清嘉庆《西安县志》载:铁塔“日久倾圮,康熙间重修,嘉庆四年(1799年)邑侯许执中劝捐重修。”可见,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所造之塔,清康熙年间曾因倾圮而重修,嘉庆年间又曾重修。里人郑永禧在《衢县志》中说:此塔“咸丰兵燹中毁塔铸炮,尚留其下两层。光绪十年(1885年)犹及见之,四围纯系佛像,工作精细,不知何时失去,仅存石基。”“咸丰兵燹”,说的当是太平天国军队于咸丰八年(1858年)春翼王石达开和咸丰十一年忠王李秀成先后攻打衢州,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左宗棠赴衢、同治元年令毁塔铸炮守卫衢州之事。也就是说,刘有源是为防洪水、镇蛟龙之肆虐而铸铁塔;左宗棠等却是因为拒太平天国之猛兽、铸大炮而毁塔。两者一是为御洪水而建,一是为抗民众而毁。目的虽相近,方法却殊异。唉,官家行事,总是有理的。话虽如此,衢州却因左宗棠的毁塔而失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在铁塔之侧,另有一座建筑,这就是孝烈祠。说起此祠,它的由来却很值得生活在今天的人去思索。 清康熙《西安县志》云:“孝烈祠在城外西北隅铁塔下。诸生郑荣组(沐尘人)妻徐氏殉夫舅死烈之祠也。”该志还介绍了孝烈祠的由来。 住在后街的青田县训导徐峻生,将克娴妇道的孙女嫁给了郑荣组。郑荣组的父亲有堂弟郑福、郑璧及侄儿杞、素、凌、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寒食,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郑氏一族集中商议祭祀先祖之事。因意见不和,就相互殴打了起来。郑荣组的父亲被打得倒在地上,荣组就扑在父亲身上,以免父亲再受棍棒之苦。不料,同族相击,荣组竟被活活打死,其父也受了重伤。县衙接报后,将参与斗殴的一伙人都抓进了班房。徐氏一人带着儿子五元和七元,四处奔走,控说冤情。刚好朝廷大赦天下,关押在班房的人均被释放。荣组父急忙离家外出诉冤,不料却死于途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六月,五元和七元兄弟二人,在路上碰到了郑璧,就合力殴打这个打死父亲的仇人。兄弟二人年少力薄,自然斗不过郑璧。无奈,就咬下了郑璧的鼻子。郑璧一家就告到县衙,说五元、七元伤人。当时的知县是河北真定隆尧人曹若辂。曹知县升堂问案,徐氏就一边哭一边诉说了郑璧一家如何打死丈夫、公公如何死于申冤途中,并恳请知县大人为其做主。曹知县却说:皇上已大赦天下,过去的事已不再追究,今日只审理五元、七元伤害郑璧一案。徐氏气愤至极,高呼冤枉,奋身碰大堂前石碑而亡。事后,县衙有人就将徐氏薄棺置于铁塔之下。时间过去了七年,到了乙亥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曹若辂离任。康熙三十五年,湘潭人陈鹏年到西安任知县。陈鹏年,字沧州,在西安任职期间,多有善举,是一位政绩卓著、廉洁奉公的官员。他在查阅旧案时了解了徐氏触碑而死的前因后果,就决定为徐氏伸冤。这时,郑福、郑璧兄弟已死,难以施刑。陈鹏年就责成郑杞、郑素、郑凌、郑跞兄弟置备了三牲,到铁塔下跪拜了徐氏薄棺,并买地备礼厚葬了徐氏。陈鹏年还在徐氏墓旁筑屋三楹,建起了孝烈祠,供邑人祭祀这位孝烈的徐氏妇女。 孝烈祠就在铁塔旁边,前往拜塔祭祠的人自是不少。邑内的文人学士对孝烈祠的题咏颇多。知县陈鹏年诗云:“断肠犹听峡猿啼,千载孤坟濲水西;已分黄泉投肺石,至今碧血洒春荑;时艰尚阻中朝议,论定初蒙太史题;铁塔巍然森庙貌,娥江从此大名齐。”邑人叶敦艮诗云:“漫言巾帼质优柔,触死公庭为报仇;夫婿含冤冤莫雪,舅翁愤殒殒谁收;手无寸铁空残鼻,囊有多金金拟流;三载力穷惟致命,轰轰名节炳千秋。” 眼下我市市区正在建设。当然,重建铁塔、孝烈祠恐怕是无从着手、也无甚必要了。但临江多公园,是否可以学学杭州市立碑明示旧事之举,也在绿茵地上立碑记载此事?这么做虽有效颦之嫌,却能让今天的人更多地知道一些三衢旧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