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编写门外谈 | ||
|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步云登月,岂一时之功?创新创造皆以前人成果与教训为起跑线,要将志书人物篇写好,同样当先对旧志人物篇的优劣有个粗略的认识,然后扬长避短,补偏救弊。 旧志对人物评价的形式是很成功的。志书之难难在人物,而评价一语中的则是难上之难,而此项程序做得精到,则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说其难,其一在写作者有七情六欲,秉公执法尚有失偏颇,舌头笔头没骨,更可以拐弯抹角。况且,一件事情一条言论,至少都会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评判,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各自都有五分理,法官难断是与非,钱俶归宋一说是赓继钱镠保境安民之国策,一说是慑于宋王朝的威力。朱元璋登基后判处万人死刑,攻之者说他嫌功高盖主而清除后患,有史学者在验尸后说,他杀的八成是贪官。李世民杀兄逼父而称帝,崇祯帝吊死煤山而国库殷富,可康乾时代国库亏空,而吾辈在校读史只知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史志作者直接评说历史,很难得出公平准确的答案,有的以当政者观点为准绳,反政权的便是作乱。王莽被推上篡权的断头台,王安石变法始于为民的良好愿望,可效果却害民利官,但他一直以改革大师的形象站在历史教科书上。难之二是一些特殊人物没法评。即使作者不因同宗同乡故交而夸饰溢美,也难一言明断。明神宗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简化税制,给民众带来好处。他执行考成法,对六部(吏、户、礼、兵、刑 工)及监察机关都察院所属官员应办之事,排出完成期限,逐月检查,对违限事例进行论处,大大提高行政效率。他唯才是举,用戚继光防御鞑靼贵族的攻掠,使北方几十年相对和平;他用潘季训主治黄淮,成效显著;他裁汰冗员,减少支出;他劝农恤商,四民乐业、业绩如《国榷》所说:“海内肃清,四夷慑服,太仓栗米可支数年,寺积金不下四百余万。”这种百年未见的兴景,使张戴上“救时宰相”桂冠。但他死后第二年,神宗追夺其“文忠”的谥号与官阶,后又抄其家,还榜示居正罪状,祸及全家。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持身不洁,行贿当首辅。他向权势倾国又贪财好货的太监冯保贿琴7张、夜明珠9颗、珍珠帘5副、金万两、银20万两,所以冯保鼎力助他击败首辅高拱而代之。他回籍葬父,乘坐32个轿夫扛抬的大轿,轿内有内外卧室及客室,有两名小僮伺侯,随从有一队使用当时最时髦火器的乌铳手。过府经县,地方官一律郊迎。气势烜赫至极。二是阳逢阴违,他用不择手段陷害老友高拱,上台后又排斥异己,树起众多政敌。还自恃“帝虚已委居正”,直到神宗成年仍裁夺一切朝政大事,这盖主之嫌,何人信服。他为相一任,富强一国的职责追求,敢为人先,善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强化吏治,制约权力的制度设计,使灯油将尽的明朝重显光辉,功高如山,应当盛赞,但他的专权不廉必须鞭鞑。 再如蒋介石,对共产党来说,他是十恶不赦。假如他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大政,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早已建立,共产党人就不会惨遭屠杀,中国之起飞会提早数十年。然而,讲他是卖国贼,肯定是冤案,蒋在日记里写道:“英番不灭,国家焉能独立。”抗战时,他说过“中正爱国,未敢后人”,有人劝他利用汪伪政权与日本人谈和,他很反感。到台湾后,有人企图分裂祖国,他说谁搞台独,我砍他的头。 旧志评价人物,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一是引用权威人士的论断。宋武经郎徐徽言殉国,高宗赞他过于颜真卿,殷秀实。宁宗敕建徐忠壮公祠于烂柯山,朱熹题“忠贯日月”匾。元太祖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宗,真圣人之后也。”元科学家赵友钦传,引用巴黎索尔邦大学名誉教授艾田蒲在《中国之欧洲》书中语评他的周髀之术:“赵缘督以等边多角形形似圆周的方式,精确到Л的7位小数,实为远东的伟大数学家的成果。” 二是采纳民众言行。《资治通鉴》记:王悦知龙游,卒,全城皆空,为之送葬。郑尚德传引民谣“松红得一郑,鸡犬皆安靖,郑主松江府,村市无豺虎”,杨添传用民谣:“家事奈无何,官司差又多;若无杨父母,不免填黄河”,“锄强梗,辨冤抑,民以安,众足食”。杨次子仪知邓州经祥符,父老夹道迎送,如拜迎添。 三是记录纪念性建筑。明西安(今衢州)县丞张应麟为治水殉职,民建张公祠奉祀。明兵部尚书李遂,“民感思德政,塑李遂铜像,重2000斤,并建李公遗爱祠”。明工部尚书费淳,民建桥称“费公桥”。 有的是数管齐下,如宋副相赵抃,有苏轼诗与墓志文,司马光赞语,有皇帝为之辍朝一日,有他自己座右铭,有乡人建清献祠。 人物传的主要手法应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要避免评论过多,评价过高,评说离题,力求做到记事与评说水乳交融。 运用一些《史记》手法,以利树立人物形象和增强可读性。《史记》中有含虚构的做法,不应采用。如陈胜耕田时抒鸿鹄之志,项羽少年时见秦始皇巡会稽神威时,说要取而代之,还有许多“隐私”,有味而不实。《国榷》中记嘉靖与张璁的密谈,令锦衣卫廷杖敢抗者,属最高机密,怎么传出?诸如此类,都是作者根据可能发生的逻辑,凭空编造出来粘贴上去的,志书人物传不可以仿照。但《史记》运用对话、场景、细节等文学手法是可作借鉴的,志书编纂人也经常运用。 言为心声,对传主的语言描写,能准确传递人物精神世界。有的是独白式,或采用日记诗词:写赵抃清廉,用他的座右铭“良田万顷,日食二升;广厦千间,夜卧八尺”。南宋礼部尚书刘章传中自言:“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孤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福建参政王玑传自评:“平生无过人处,唯去就分明,未尝屈身降志。”或采用通讯赠诗:南宋左丞相江万里传,记他与文天祥书信中以“清廉于民,尽忠于国”互勉。有的是写场景中对话。赵抃传,范祥遭贬时,抃独请免,人问:“蜀公曾请斩尔,何为请免?”抃答:“只论国事,何计私怨。” 武经郎徐徽言传,妻舅析可求劝降:“君与我何太无情?”徽言厉言:“尔与国无情,我与尔尚有何情?”徐被俘,金帅娄宿劝降:“徽,钦二帝已作阶下囚,犹为谁守节。”徽言怒道:“吾恨不能杀尽尔等,又何知其他?”娄又以官爵诱惑:“如能归顺,可世代统率延安,管辖全陕。”徽言责斥:“吾受国厚恩,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岂能向尔等屈膝!”江万里传有他与文天祥、与张世杰谈话。这些对话不多,却交代人物的情操、感情、性格、思想。 行为描写。人的所作所为来自思想总开关。描写传主的行为,既展现人物的心理,又使人物具体生动。例如,闻钦宗赵桓至金营谈判被扣,汴京太学生徐揆率领太学诸生冲出南薰门,致书金兵统帅,强列要求放还钦宗皇帝。徐徽言俘后,娄宿举戟威胁,徐袒胸迎刃。娄改举酒陪笑,徐猛掷酒杯于娄身。临安太学生徐应镳传写:徐与子女备酒到岳飞祠祭拜。回家将酒肉分赏众仆。诸仆醉睡后,徐与子女各写绝命诗,再登梯云楼,将箱笥书籍环堆四周,放火自焚,端坐火光中。被救后又怏怏出门而去,投岳庙前井中。云南游击毛大经传,毛率军追击缅兵,不料路遇伏兵,一时炮声大作,士卒惊慌溃散。缅兵反扑,大经横戈断后,掩护撤退。突围时误陷泥沼。缅兵畏其猛,用飞箭遥射。坐骑中箭,马蹶身仆。缅兵以标枪刺其胁,大经仍跃起格杀数敌,最后肠裂殉职。 旧志人物篇有明显的欠缺。从选人标准上看,重官重骚客轻科技人员,《明史》也没有科学家宋应星传。这一传统观念扭曲了中国教育的方向,捆绑住华夏历史的手脚。衢州乳浊釉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比北方钧窑的同类产品早300年,宋代彩绘瓷是开河之作,且胜南方各省同期产品,江山青白瓷产品在当时属首创,然而,府志县志没有这些创始人的事迹。尽管,地方志比史书增加大量的地方小人物,但官与骚客的比重仍相当大。增加小人物,增强亲近感,利于弘扬社会公德。但有两个弊病:一是入选标准不统一,不入仕途又对本地毫无贡献的隐逸者也排进交椅,贞妇烈女和爱国英烈享受同等待遇。那些隐士本身无报国之心,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之志,缺乏为民众办实事之意,纯属逃避现实的颓废之人,却披上志向高洁外衣受赞扬。第二分类繁杂。一般分名宦,乡贤、武功、忠义、孝行、儒林、文苑、尚义、隐逸、流寓、方伎、仙释、烈女、耆寿。许多人物是无法列入某一行列的,旧时不少官员既是文人墨客又是军事将领,如尹国均是官是将又是治水专家。福宁镇总兵罗大春既是台湾行政长官又是中兴名将,致仕后是慈善家又是出版家,象李白、白居易、苏轼等究竟如何归位?是官员也是诗坛泰斗。清代刑部尚书戴敦元既是名宦又是数学家。所以,人物传不分类为好。一定要分,可以按籍贯范围分本地乡贤、寓外名人,流寓,或分自然科学、经济、军政、人文、科学几个界别,总之宜粗不宜细。 在人物记事上的通病有:1、重著述轻功德,初唐诗坛名家杨炯传的评语主要是张说,宋之问对其诗创的赞扬。中书侍郎徐安贞传有“清白自主、茂有政声”引言,却无事例,不及讲他的诗文多。乐清知县袁采传,对“廉明刚直著称”没有举例,大多讲他的著作。江西右参政叶秉敬传,只以“清廉公正,重教兴学”数字言其政绩,而其著作书名罗列不少。2、重履历轻事迹。宋秘阁校理王介传,只一言上疏谏神宗对王安石“师心勿师人”,余交代任职及一门十进士,朝笏满床之誉,孔传传只有任职与著述。3、重时序轻特点。传记大抵是时间顺序写,几乎全是三段体,首节交待人物基本要素,姓名、生卒年、籍贯、任职,第2部分介绍事业成就,最后是著作名录及封谥。而且套话多,许多传中都有对传主少年时的点评:少存异质,天资聪慧;幼善敏;幼颖悟;为文数千言立就;儒翰千言立就;下笔倚马立就;每试必冠;每试罕出其右;试则冠军;累拔冠军。在同一志书中,上述行文就使人感到刻板、单调。 时下修志,怎样继往开来,使人物篇这志书之魂飞扬起来?愚以为: 定标准,选好人。记述乡贤的优秀事迹,弘扬故士之美德,奖掖后人,补益桑梓。所以,确定人物入选标准的原则是:1、坚持人民性与地方性相结合。志书强调不越境而书,人物入选也往往要求以生于斯长于斯的本籍人为主,兼收寓外名人和久居本地的客籍人。对人物贡献也主张以对本地所作贡献为主,这不很妥当。当今社会不再是农耕文化时期,不应当还是熟土可依,故乡难离的思维,应当以四海为家的眼光看寓外人士,要以兼容胸怀接受流寓者。选择上主要看他们的贡献在国力上的作用,要看他们业绩造福于民的广度。这是以人民利益为准绳的人民性。许多人的事业没有直接为本地服务,却间接地对本土作贡献。创造用高炮人工降雨的衢州人,数十年在蜀渝科研,但衢州不也享受过人工降雨的甘霖吗?那些在大漠航天城科研人员,很少与家乡联系,但父老乡亲时时从他们的成果中获得平安与欢乐。当然,志书毕竟具有地域性,在同类贡献相当的入志侯选对象中,长期在本地的人物应当优先。2、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社会有百工,他们共同创造物质财富、精神硕果、政治文明。体现民本思想就是让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尽量多地走进志书。但这种广泛性不是矮子里挑长子的方式进行,而是用先进性的尺子去衡量。入志人物必须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社会列车前进的火车头是科学技术,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吊车是科学技术和创新,要突出科技时代的这一先进性,在愚公与诺贝尔之间挑选一个,就只好委屈愚公,诺贝尔对人类的贡献是亿万个愚公不能相比的。我们要学习天才军事家拿破仑,乐与科学为伍。他身边也总簇拥着数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行军时也和专家讨论科学问题。作战时,他总让科学家到安全地带,他不让技工学生参战:“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他不遗余力地鼓励科学发明,推广新技术,为使科学给社会建立更大的功勋。3、坚持同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选人易犯用知名度取代影响与贡献,而知名度又被误以为在传媒上亮相的次数,公众人物往往能轻轻松松地获得入场券。可是,科技人员,本不显山露水,在媒体、在公众场合抛头露脸的概率极低,一些尖端科技巨擘甚至还须隐姓埋名,又怎能天下何人不识君?在选人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选择时就会受偏见、偏爱所指使,就会产生重量级人物落选而鸡毛高飞的现象。前几年,几家媒体评十大文化名人,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梁漱溟称为“以清朝翰林为革命臣子,新旧资望集于一身”、“开中国新机运之先”的蔡先生,居然没入围。这个覆辙,十分沉痛,媒体和方志界当引以为鉴。为不重蹈,让候选人回到各自行业的跑道上去选拔竞争,在本地区独一无二的、名列全国、全省的解元、三甲者便有资格参加复赛。然后根据对国计民生的密切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强度作出取舍。这是同一性。但由于各行业评优争先的难易度、疏密度、广度,授奖单位级别不同,又应当有所区别,即差异性。比如,各行业最高领导机关评判前三名的可进入复赛,那么国家政府评定获前八或前六的则有决赛权。同行中成果相当的人中,要优先选用业余创造者,假如他有专业人员的条件、时间,会获得更多更高的成果。有些行业不评的,应采取案例参照方法,将本地侯选人的成果、业绩和其他地区入志传主进行比较,考虑取舍。要特别注意各行业创造成果的难易程度,进行横向比较,那些在自然科学大山上淘金寻宝的,有的要踏破铁鞋,有的要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才能有一点突破。著诗书、编春秋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而“飞天”变为实现,却历经数千年几百代人才有赖特等三四人完成。总之,在上述三个结合下产生几条选拔标准比“影响大贡献大”更具有操作性,比没有钢性条件的标准更具有公正性,所选拔的人物更具有不可比拟性,更具有榜样的力量。 定要事,选细节。传主一生做过许多利国益民的事,数百字的蚱蚂舟怎能容得下?所以,应定要事,立主杆,删枝蔓,确定三四件最能体现传主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写项羽只择取三件事: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自刎。写蔺相如也选用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廉和好。只有选好要事,人物才立得起站得稳,倘若再添上数片细节的绿叶,就更丰满完美。选细节,可以从不为人注目的稍纵即逝的行为探其动因,就是从怎样做上考虑为什么这样做,可以从传主爱好、习惯等生活琐事中寻找出展现其品行、情感、作风的小节,象梅兰芳那样,做三个小动作就让人认定他是“女人”。这要求编写者要有洞察能力,分析水平,不然珍珠就会被筛掉。有篇教师画家的传,未选教育事迹,不妥,而且讲书画成果时,未提及他抗日宣传这个要事,人物的爱国精神就淡化了。王清毅先生认为王致远在慈溪事迹中至少可加三件事:接风时拒宴,分食给饥者,为病者施医,为死者殓殡,很有见地。三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事,能做到一滴水映太阳,传主的民本民生思想、惠民之举是何等高高大大,亮亮堂堂。有要事有细节的人物就是立体的、活生生的。定要事,选细节是披沙拣金的工作。要浏览与人物相关的许多资料。写古人要看国史、旧志、家谱等,还要慎辨考订、正讹补缺,写现当代人,要看传记、回忆录、纪念集,报道、特写、悼词、传主日记等,当不厌其烦。 定结构,选手法。对同一传主,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同一撰稿者对不同传主应采取不同的结构。志书人物传通常结构有三种: 按时间顺序的顺述体,这是传统体。先简述生平,再侧重写主要业绩。传主如长期从事某一方面工作,或在某一专业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用顺述体能脉络清楚地展现人物成长,发展过程,如赵友钦研究天文与数学,针炙大师杨继洲终生从事医学事业。传统体要防止流水账,平铺直叙。 按逻辑顺序结构,也有称自由体的。适合事迹单一性的传主,如徐徽言保卫晋宁殉职,吕公良在抗战中为保卫许昌壮烈献身,宋代解元蒋芸因上疏惩贾似道无果,愤然拒绝殿试而隐居。此体可以突出重点,先写最壮丽的一瞬、或传主的豪言壮话,或权威人士的评语,然后补叙献身前一些类似事迹,讲清因果关系,层次分明,但要注意不要疏忽有些重要事迹。 按空间顺序记事,又叫横述体。此体适合写综合性传主,把传主多方面的事迹,按不同性质归类分述。赵抃可分三块写:琴鹤精神、铁面御史、惠民之政;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余玠也可分三方面记述:军事才能、知人善用、发展生产。这种结构,事迹全面,详略易理,不足的是一生旅程不清晰,尤其是前后转折很大的人物。 明确结构,如大厦墙柱已立,最好再探讨对各传运用不同手法,给大厦以装饰。旧志大多没有肖像描写,不伤人物,但有时漫画式勾勒人物肖像,是可以衬托人物精神的,如瘦小体弱者在抗险救灾中,搬重物,战斗时间长,对比就很鲜明。人物传很少有场景描写,可对扑灭森林火灾的英雄,描写火灾场景,能起渲染作用。还应当考虑尽量选与传主行业相关的与传主性格对应的与语境吻合的词语。 本人非志书理论专攻人员,只在人物篇地盘上打过游击,虽姑妄言之,却怀冰玉之心,期盼群星映辉的人物篇更加灿烂夺目。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