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光晕中的全旺 | ||
| ||
传说光晕中的全旺 中潜 一次信马由缰的兜风又促成我全旺之行。衢江区全旺镇依然保存着许多美丽的古窑址、古民居等,那些脆弱易逝的细节,像“古堡中水晶枝形吊灯”的光晕…… 古民居:旧时幽梦 全旺的岩头村有一曾姓民居,面积很大,有四进。曾姓后代说是“反长毛”时建的房屋,其祖上曾做竹纸生意。值得玩味的倒是徐徽言后代建造的房屋,村人都叫“天官屋”,指得是出生于全旺的徐徽言宋时曾做过大官。大约是清末,共七房的天官屋被曾姓收购了两房。我喜欢厚重的大门徐徐打开的过程,里面是一些完整的细节按时间的顺序挨着。古代遗留下来的苍凉、寂寞之物,令人心扉怦怦作响。仔细辨认,两座房屋的梁、枋、檐、椽间都有些木构图案,但太破旧了,有几个雕刻得非常精美的雀替就离灶堂一步了。 之后,又看了邵家祠堂遗址,只有几块大青石和一块记有“乾元”的青砖在诉说着旧时幽梦。 桂花岩:前景险又宽 有位哲人曾说,任何一位探险者登顶后,总发现宗教已稳居其上,更何况是低矮的桂花岩。桂花岩在全旺镇2.5公里处,系石灰岩溶洞,里面面积约50平方米。山顶战壕交错,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七十九师狙击日寇的阵地。主持的方丈打开了佛像后面的木板,嘿!这里居然有环环相通的溶洞可直抵外出口。在曲径通幽的洞中看周围,洞中有洞,深度难测,真让人有些害怕。曾有好事者掘地三尺,想挖通所有溶洞。不想一次地陷,让好事者再也不敢有违“天意”。主持方丈说,桂花岩的桂花是天上桂花仙子撒播的,若是到了八、九月花开时节,数里外皆可闻到香味。下山时,见墙上一对联:“纵观天下事,前景险又宽。” 九仙岩:小尼姑下山 全旺东南尚论岗村境内的九仙岩,又名茨菰山,峰顶呈椭圆形,酷似尼姑头,传说是王母娘娘徒儿“茨菰仙子”的化身。山之脊有飞白书“飞仙”二字。九仙岩岩洞位于半山腰,分上下两厅,岩内冬暖夏凉。唐代,少年时期的徐安贞曾在此地攻读《尚书》、《论语》,后一年中,三登甲科。晚年,侍郎徐安贞曾归隐于此,此洞亦名“侍郎岩”。听住持说,每年的农历九月廿九为九仙岩庙会日,那时真是热闹非凡。从1966年建造的全旺红岩水库坝底看,九仙岩寺的对面山势绝像一位慈眉善目的和尚,故此山又名和尚山。当地百姓说,和尚山北侧原有“木槐寺”,曾出现过一对僧尼一夜私奔,并题诗于壁的事。诗云:“只因当昔一念差,舍了双亲来出家。半途疑惑还归族,丢掷澹寒美更佳。”小尼姑与和尚下山后,他们再无音讯。后世艺人曾将这一题材加工成一出戏《小尼姑下山》,配以“滩簧”曲调,人间传颂。 在九仙岩东向的山坳中,那曾是僧人过世后撒骨灰的地方。我在山坳的石壁上,见有“历代祖师和尚尼姑居士合墓”的字样。是啊!传说中早就有这样的故事:两个黑得点灯的身影,对折成闪电,我们把它叫做爱情。那高过黄金、王笏和扫眉才子歌声的爱情可以拒绝一切秩序和背景。 “樟包黄”:浙西第一奇树 距全旺镇西南3公里路的江家自然村口有一株古樟,树龄在400年以上。奇怪的是在古樟3米高的开叉处长出一株黄连木,树龄亦有百年之久。樟树黄连木合株,村人称为“樟包黄”,又名“将保皇”。 号称“浙西第一奇树”的“樟包黄”相传与“九牧”农民起义有关。一日,刘加福的军师祝耀南化妆成游方道者,看见“樟包黄”后,认定一位做纸师傅就是他寻找的“万岁”。凭他三寸不烂之舌,使这“万岁”随同他去九龙山借“天兵”去也。刘加福的“红头造反”很快被清廷镇压。“皇帝”也下落不明了。再看“樟包黄”前面两座山,一似卧狮,一似象鼻。荷锄的老农说,传说有“皇帝”在这两座山藏了十八把金交椅。三藏寺一位村民说,这“樟包黄”还朱元璋有关,有一次朱元璋曾落难于此,看到这“樟包黄”,他叩了三个头,避难于全旺“饭甑山”后,居然得神灵佑助,水饭不断,被元兵围困三天三夜,而朱元璋安然无恙。 “瘌痢娘娘”:一朝选在君王侧 花墙、漏窗、楼阁、飞檐……走进全旺的骏惠堂,如同走进遥远的历史。骏惠堂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平面布局为三进二明堂。堂前有院,院前为翘首、砖雕的牌坊,题为“(氵制)水名宗”,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楼山后村“癞痢娘娘”厅。 据楼峰王氏第35代孙王春耀考证:楼峰“癞痢娘娘”确有其人。王春耀曾远函北京、南京、上元等地查询历史资料,近考《衢州府志》、《衢县志》、《楼峰王氏家乘》,借阅《明史》、《通鉴》,专访民间,搜集传说,发掘本村遗物、遗迹……王春耀花了几十年的功夫,搜集数万字资料,终于考证出“癞痢娘娘”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东宫正妃,是楼峰王氏19世孙孟文公的长女,名叫钟英。听村人介绍,王钟英从小丧母又患癞痢病,童年倍受嫂子欺辱。但长癞痢的王钟英从小便有许多灵异附丽于她。比如:王钟英母亲怀孕时的五彩凤凰;王钟英放鹅时,鹅成长得特别快,竟然成了天鹅飞走了;因为长了癞痢壳,即使下雨也不能淋湿王钟英的衣服……长满癞痢的王钟英时来运转于钦差选淑。癞痢壳摔破后,王钟英居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坯子。呵呵!以后的故事和我们熟知的一样,选入东宫正妃,加入宫廷后院的争宠,然后荣归故里。连她的癞痢壳也被供奉了400多年。 一孔之见:我总觉得和国外“灰姑娘”的情结不一样,“只为君王顾盼”的古代女子有自己的爱情么?更何况我看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也没多大作为。从这个意义上,卓文君的“愿得一心人”其意义远甚于王钟英。最天方夜谭的一个传说:大名鼎鼎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晚后在楼山后一带隐居,想以王钟英的题材写一著作,不想书未成,人先亡。 三藏寺:悲欣交集 口渴了,在三藏寺自然村(新安江水库移民村)讨杯水喝,居然发现两株一千多年树龄的罗汉松。在罗汉松的后面有一寺庙遗址,听村里长辈说,三藏寺原名“净刹”,始建于五代时期。最让我惊奇的是:三藏寺在上世纪20年代曾住过近代著名的美术家、音乐家、佛学大师——弘一法师。在个人奋斗的鼎盛期突然收下风帆,或许弘一法师是在探寻更深层的生命哲学。另外,弘一法师最重要的佛学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当是在衢州完成的。 寻访了部分老人,但大抵也说不清弘一法师当年的事情。也罢!有谁的记忆能挡得住时光之砂的磨洗,那些捡拾不起的细节,就让它缓缓地向下沉淀,颤动起牛角一样低沉的回音。 全旺镇还有许多传说,有桂花仙子思凡而形成的桂花岩;有“穆临居士”王仁裕的南柯一梦;有九仙弈棋的“仙棋石”等。行近黄昏,我喜欢的比喻是“落日像一个老人的感慨。”我知道,这落日见证过徐徽言、毛自知和明代“孝贞”皇后的传说,也见证过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但它什么也不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