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底“塔”何在? | ||
| ||
塔底“塔”何在? ——探衢北鸡鸣塔 周洋 随着信安湖的开发,作为水利枢纽所在地的“塔底”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衢城百姓的视野中。塔底,顾名思义位于塔之底,可是塔又何在呢?翻开《衢州市地名志》,上面记载“塔底因地处鸡鸣塔底,故名。” 众人皆知的鸡鸣塔位于今日的龙游民居苑内,与塔底村相隔数十公里。显然此塔非彼塔,那么塔底又另藏何样的玄机呢?适逢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记者踏上了塔底寻塔之路。 塔去山空江自流 汽车从沈家大桥上驶过,窗外便是壮美的塔底水利枢纽。沿着滨港北路行车片刻,便在路左侧的岔路上望见了“衢州市塔底村人民欢迎您”的牌子。驶入村中后不多久便到了江边。衢江与乌溪江在此汇合后奔腾东去,因此当地村名称呼此地为三江口。自从塔底水利枢纽建成后,此处的江面开阔了不少。 村民邵金生老人指着岸边三面环水的山头告诉记者:“就在这个山头上以前有过一座塔,就叫鸡鸣塔。我们村就因为在鸡鸣塔底下所以叫塔底的。它是明代始造的,当时它是衢州的标志啊,船从下游上来,远远地看见鸡鸣塔就知道衢州快到了。而且这里又是三江口,根据这座塔能判断方向。1952年底,因为塔太高影响到了对面机场航线的安全而被炸掉了。” 在邵金生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橘林与菜地间的空地攀上了昔日鸡鸣塔所在的山头,发现塔基所在的位置早已杂草丛生,难以辨认。透过草丛依稀还能辨认出残留的碎塔砖,其中有不少已经被附近的菜农拾掇去垒成田垄。 据民国《衢县志》载,鸡鸣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知府韩邦宪所造。从筑成到炸毁,鸡鸣塔默默地伫立在此,见证了三江口300余年的兴废变迁。临江而立,极目远眺,高楼、公路、大桥历历在目,望淼淼江水东去,塔去山空江自流。 鸡鸣何处闻 从山头走下后,邵金生带记者来到塔东50米处的一座寺庙,寺庙为三进三开间,门上题写着“塔底紫鸣寺”五字。鸡鸣塔下为何是紫鸣寺?邵金生介绍道:“这寺庙原来是叫鸡鸣寺,方丈和尚来后为避‘鸡’的讳而改名吉利的‘紫’字了,于是现在就叫紫鸣寺了。”或许也是因为“鸡”与“紫”在衢州方言中谐音吧。但鸡鸣塔与鸡鸣寺又为何而得名呢? 史料记载,鸡鸣塔、鸡鸣寺以及衢江对岸的鸡鸣村都因鸡鸣埠头而得名。鸡鸣埠头恰好位于衢江与乌溪江的夹角处,独特的位置让它成为了衢城最早的埠头之一。那么鸡鸣码头又因何得名呢?《衢州地名志》给出的解释有些简单:“传说杭州城隍船深夜路过此埠头刚鸡鸣,故名。” 邵金生却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来历:“传说天上有只神仙鸡路过衢州时刚好要下蛋了,它的蛋一落下便成为一座滚圆的山头。江北面那么多的山头都是它下的蛋。当它下蛋到衢江边时刚好被一位渔民看见了,渔民心想,这下坏了,由它继续下蛋的话衢江就会被堵死了,百姓要遭殃了。于是他灵机一动学起了公鸡打鸣,神仙鸡一听后真的停止了下蛋,于是‘鸡鸣’因此得名了。鸡鸣塔基底下那块环水的山头便是神仙鸡最后一个蛋。后来百姓在山上造起了鸡鸣塔,防止神仙鸡再来下蛋。”庙中83岁高龄的张金树老人则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鸡鸣故事:“传说衢江的北岸住着一条蛇,南岸住着一只乌龟。有一天半夜,蛇想过江去找同伴交配,而乌龟也正想过江。因为蛇与龟都体型都很大,所以衢江很快就会被它们堵死了。这时有位渔民学起公鸡打鸣,龟与蛇以为天亮了就停止了前进。鸡鸣塔下的那座山就是蛇的头,后来造塔是为了镇住蛇。” 衢州乌龟爬石塔 张金树的故事让人联想到了衢城坊间流传的一句童谣,“绍兴鹅,宁波鸭,衢州乌龟爬石塔。”庙里的老人纷纷点头表示童谣里的这座石塔就是鸡鸣塔。“石塔”找到了,那“乌龟”在哪里呢?张老指着江对岸说:“乌龟是一座山,形状很像乌龟,应该就在沈家一带吧,以前那一带有很多山。”其他几位老人也表示只隐约知道在江对岸有座乌龟山。打开百度地图,在衢州境内搜索“乌龟山”,出来了五条结果,离塔底最近的也在20公里外的大洲。翻开《衢州地名志》,在樟潭所辖的范围内也并没有觅到“龟”相关的山名。或许故事童谣里的乌龟并不是一座山。 素有“九龟福地”之称的衢州历来就与“龟”有着诸多的缘份,旧时的府衙门就位于龟峰山上,山因此而得名府山,后人雕刻石乌龟置于山顶。衢州的龟缘又何来呢?坊间说衢州的地形像一只乌龟,但口口相传也并无考证。在百度贴吧里,网友“吴音”贴出了一张衢州卫星地图的截图,她发现若是沿着乌溪江与衢江围成的地形慢慢勾画,一只伸长脑袋,张开四脚奋力前进的乌龟跃然纸上。巧的是乌龟的嘴巴正是鸡鸣埠头,正对着江对岸的鸡鸣塔。好一个“衢州乌龟爬石塔”,在没有卫星测绘的年代里,三衢先民们单凭行船观察就知道衢州地形如乌龟,更晓得乌龟脑袋正对鸡鸣塔,想象出如此生动的童谣与故事,不得不佩服。 塔影何日现? 我们还能不能重睹鸡鸣塔的芳容?在浩瀚的资料里寻找一座炸毁近60年的古塔影像资料并非容易。宽慰的是在网友“月圆月半”博客里一张名为《樟树潭1948》的照片里还依稀保留着鸡鸣塔的孤清远影,颇有意境, 但影像并不清晰。 在一家收藏品网站上,浙江集邮协会副秘书长洪建新展示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民国明信片古塔系列,衢州的鸡鸣塔与孟家塔赫然在目。洪建新告诉记者这两张明信片是2004年自己以50元购得的,发行于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明信片上的鸡鸣塔为七层楼阁式六角形构造,塔顶有残缺。据《衢县志》记载塔顶是在1921年的一天凌晨被大风吹落的。 古刹里,老人们带着记者观赏清道光年间的石碑,热情地讲述了神仙造塔、皇叔赐匾、鬼子渡江等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达明方丈告诉记者,庙里的老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大家都十分好客,但能来这里走走看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邵金生说,塔底古迹多,故事多,人杰地灵,现在又是水利枢纽所在地,“要是能好好规划、开发,成为信安湖的一个旅游景点多好啊。” 或许重新修葺鸡鸣塔很难,但对于那些曾经“三日不见故乡塔,就会眼泪滴滴沰”的老衢州来说,心中依旧保留着那份“似曾相识塔归来”的渴望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