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籍旅台人士的江郎山梦 | ||
| ||
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巍峨矗立,摩天入云。对于居住在台湾的江山籍人士,江郎山是江山的标志,是家乡的象征,是游子的魂,是心中的梦,而且这梦在不断延伸、扩大、完美。 江山与台湾有着一种深厚的、特殊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江山县长台人柴大纪出任台湾镇总兵,亲率数千清兵,击溃了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军队,收复了诸罗等县,为清政府管理台湾、统一祖国立下了功劳,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有江山人沿着江郎山下的仙霞古道,穿越福建,渡海赴台经商、行医、任教、务农、打工等开发工作。抗战胜利后,又有一批江山人随军接管台湾。1949年,更有一大批江山人移居台湾。至1950年止,江山去台人员已达1545户,4600多人,在台湾岛的21个县市中,均有江山人,都能听到粗横、生硬的江山话,加上他们的二、三代,现已发展到2万多人。尽管台湾当局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维观念与大陆有所不同,但是同根、同源、同种、同宗、同音的旅台江山籍人士,其刚强、勇敢的江郎山胆略,坚毅、倔强的江郎山气质,崇学、务实的江郎山品格,包容、创新的江郎山的境界都血脉相承,一直未变。他们在台湾当局的党、政、军、文、教、卫和经济界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各有建树,各领风骚。 “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往来醉烟霞。”这些远离家乡、漂泊海岛的江郎山游子经常吟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以寄托故园之恋,怀乡之情。然而,毕竟离开故乡几十年,尽管他们很倔强、很能干,但难免也有惆怅、遗憾,其思家乡、梦故里、盼统一、望团聚的心情,越来越浓,携带儿女、子孙回江山探亲、寻根、祭祖、旅游、讲学和投资办厂、开店的越来越多。 1988年的3月,在台湾已40年的毛先生第一次回江山探亲。短短的7天时间,家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使他刻骨铭心,魂牵梦萦。临回台时,他谢绝了亲友们送他的各种礼物,而是在江郎山下他母亲的墓地,用微抖的双手包了一包黄土带回台湾。每逢清明、重阳等节日,他都虔诚地把这包黄土放在中堂的香桌上,伫立朝拜。他热泪盈眶地对其儿孙说,这是江郎山的黄土,这是你们先辈身边的黄土,这就是你们的根,你们的源。 1989年9月,担任台湾水牛出版社总编辑的周宗盛先生, 回故里江山市凤林镇探亲,既祭拜了祖坟,探望了亲友,又游览了江郎山。为表达对家乡的永久怀念,他将两个孙子分别取名于周悦江、周悦山,表示身在台湾,永远不忘江山。同时,他还撰写了一幅楹联:“江上清风吹凤律,山间明月映林泉。”上下联的第一字嵌入“江山”,第六字嵌入“凤林”,思乡之情,用心良苦,爱家之心,跃然纸上。 1992年5月,已85岁的原国民党将军毛森偕夫人胡德珍、长子毛建光回江山市界牌和仁村探亲。该村正处在江郎山下4公里丘陵之地,开门便对着雄伟壮观的江郎山,抬头便见挺拔峻峭的三爿石,天天照面,形影不离。抗日战争期间,毛森曾化名江石生,以念念不忘自己是江郎山三爿石的日月精华而抚养成人的,应具有江郎山骨气的江山人。尽管过去他曾各为其主,有反共的一面,但如今看到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称赞“中国现在是贤明者掌权。”他还说“台湾如果离开大陆,前途就没有希望。”那天,这位由江郎山水哺育长大的将军,不顾年迈,携一家人重登江郎山。也许是毛森了却了回到家乡拜谒江郎山的愿望,当年10月,安详地在美国旧金山医院病逝。其夫人胡德珍根据毛森的遗愿,捐资1万元支持家乡办学。 1996年7月,担任台湾当局“立法委员”的周荃,第一次携家人回江山吴村探亲,并在亲人的陪同下,第一次游览了江郎山。她惊叹摩天入云的江郎山,想不到家乡有如此壮美的奇观。2001年7月,她作为台湾真相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特指派两名记者专赴江郎山,拍摄了“江郎山风光”专题片,连续3次通过卫星传播,在台湾引起较大反响。2010年5月,周荃又第二次回江山探亲,仍念念不忘江郎山的雄姿。如今,她虽退出政坛,仍担任台湾当局“立法院”顾问、江山旅台同乡会名誉会长、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继续为两岸的和平发展牵线搭桥。 1997年,江山市文联计划组织出版一本《明月照我还》的文学、书法、摄影作品集,在台湾的江山籍文化教育人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喜若狂,奔走相告,积极响应。短短两个月,从台湾就寄来了毛子水、王蒲臣、周宗盛、姜文奎、姜超岳、毛文昌的文学作品和王宗业、毛志亮、杨雨耕、金益民、何登州、陈文明、祝大成等先生的国画、书法、摄影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宗业先生,在作品中自述:“余姓王,名宗业,别号醉渔居士,亦自称江郎山樵,盖余乃浙江省江山人也。浪迹天涯,依人作嫁,白驹韶华。”字里行间,以江郎山樵而自豪,体现出他重温故乡的旧梦和对江郎山铭心刻骨的眷恋。 台湾“小人国”游乐园的创建者朱春鑫先生,上世纪90年代,曾两次回江山探亲,两次游览了江郎山,并计划把江郎山胜景,按二十五分之一的比例,筑成模型,搬到“小人国”的游乐园内,供中外游客参观,可惜是因难以测算江郎山的高度、坡度、宽度以及正面、侧面、背面的具体数据,后因年迈去世,终未实现愿望。临终前,他相信后人总能想办法将江郎山的模型搬到台湾,供人们欣赏。 江郎山下的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2009年10月,江山市举办首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组织“海峡两岸毛氏文化交流暨毛子水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的有关专家、学者、毛氏宗亲代表、媒体记者等兴致勃勃地参加这次活动,并带来了江山清漾毛氏第36代后裔、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孙子蒋孝严的题辞:“江山衍脉三千里,宋室开基八百年。”国民党政要连战、马英九、王金平亲笔为毛子水故居题词:“毛子水纪念馆”。从此,在台湾的江山籍人士来清漾拜谒毛氏祖先、游览江郎山的络绎不绝。 2010年8月2日,雄伟、挺拔、奇特的江郎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台湾的江山籍乡亲激动万分,互传喜讯。台湾《联合报》当天就以“玫瑰色的云彩——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江郎山申遗成功的消息,浙江旅台同乡联谊总会、江山旅台同乡联谊会以及许多江山籍人士纷纷发来贺电。江山旅台同乡联谊会会长姜文奎先生在贺电中说:“江郎山申遗成功,是家乡发展迅速和中华民族强大的有力见证,是一张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自1989年至今,江山市已接待回乡探亲、观光、交流、合作的台胞5000多人次,创建了台资企业10多家、台属企业30多家,并在江山峡口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中部开发区设立了台商投资区。随着海峡两岸经济西区建设的推进,来江山观光、考察、交流、投资、合作的台胞越来越多。江山籍旅台人士的江郎山之梦,是浪迹天涯游子的怀乡梦。这个梦是祖国统一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缩影。从阿里山梦到江郎山,从日月潭梦到须女湖,这个梦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圆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