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共浙江衢属特委书记张贵卿在方岩狱中纪事



发布日期:2014-02-18 信息来源:衢州市图书馆


  清明时节,每当人们祭扫革命先烈的时候,我对在永康壮烈牺牲的前中共衢属特委书记张贵卿的悼念之情亦油然而生。
  我的故乡在永康方岩,那里层峦叠嶂、丹崖奇特,是誉满江南的浙中风景名胜区,也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浙江省临时省会,前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前中共衢属特委书记张贵卿曾在此被关押,并英勇就义,解放后省政府在此建造两位先烈的陵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我出生在方岩山下的派溪村,从小聆听乡亲们讲刘英、张贵卿两位先烈在狱中英勇斗争的故事,参加工作后每次回乡几乎都要到烈士陵园瞻仰谒拜,并且在烈士纪念馆参观、阅读相关资料,所以留下很深的记忆。加之张贵卿曾任衢属特委书记,而我一直都在衢州工作,因此对他更怀有特殊的情愫。现将我所见所闻有关张贵卿烈士关押在方岩狱中的事迹谨记如下,以志深切的缅怀与纪念。
  张贵卿烈士原名高一飞,又名高征夫、高振旺,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顺义县(今属北京市)杨各庄沟东村的贫农家庭。青年时代的张贵卿在天津水产专科学校、北平燕京大学读书期间,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日寇对我国的侵略,亲历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的惨状,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3年初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先后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从事我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奉党组织的安排来浙江工作后,于1941年春调到衢州,任中共衢属特委书记(衢属特委辖衢县、龙游、常山、开化、江山、遂昌、淳安、寿昌八个县的党务工作),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下出生入死,奔走四方,宣传革命的道理,建立和发展党的地下组织,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为我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叛徒的出卖,1942年3月27日下午在龙游县横山乡的会泽里村被国民党逮捕,4月初被押解到当时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临时驻地永康县方岩,起先关押在周边是危岩峭壁、只有一条崎岖山径可通的方岩万成庙内,数天后即移押到方岩橙麓村程氏宗祠内北侧的牢房中。张贵卿关的牢房仅十来平方,共关了五个难友,他们睡的是地坪通铺,吃的是猪狗食,被吊打谩骂却是家常便饭。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敌人的凶残,他一方面发动难友同仇敌忾,同敌人开展不屈不挠的斗争;另一方面则积极设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先后两次成功地发动难友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英勇斗争。
 
  “大哥头”引领难友与敌人开展斗争
  当时关押张贵卿等难友的牢房是我们程氏宗祠的一间旧伙房改建的,十分狭小简陋。为防止囚犯越狱,敌人在牢房的木栏栅上钉满了木板,更显得十分阴暗潮湿和拥挤,白天,人在里面互相间连脸孔都看不清,加之狭窄的牢房里又放了大小便桶,引得苍蝇蚊子到处飞,臭气熏得大家头痛作呕。鉴此,张贵卿倡议难友向国民党当局交涉。开始时侦缉队置之不理,还破口大骂大家不识相,甚至鞭打我们的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张贵卿认为只有针锋相对坚持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于是,他引导难友不屈不挠开展斗争,发动大家天天闹,并递交了理正辞严的抗议书,要国民党省党部派人来解决问题,理直气壮地提出“取下木栏栅上钉的木板,移出牢房内的大小便桶。若不解决问题,大家决不罢休,并一概拒绝对话”。此事闹到省党部,致使他们不得不派人前来察看,最后终于同意拆掉部分木栏栅上的木板,并将大小便桶移出牢外。这样,囚室的环境有所改善,光线稍好了一些,大便时也能到囚室外去,趁机还可透透风,吸点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这次斗争的胜利,煞去了国民党当局的威风,有力地鼓舞了难友们的斗志。难友们看到张贵卿这样有胆识,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加之同室的难友中又数他年龄最大,于是便用永康话亲切地称他为“大哥头”,遇事都找他商量,做事都听他的指教。
 
   组织发动绝食斗争取得胜利
   国民党当局为了折磨我们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处处刁难被囚禁的难友。事隔不久,他们又耍了一个毒招,克扣囚粮,减少牢饭的分量。本来一天两餐牢饭,粗菜糙米还能勉强维持,但从5月起却突然减量,每人每餐只有一小碗,使难友们饥饿难熬,有的饿得头昏眼花。大家问侦缉队的看守为啥这样虐待?他们却置若罔闻,冷冷地回答:“这是上面的规定,公事公办”。难友们都气愤极了。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敌人嘴上讲的是人道,手上使的是毒招,我们就机智巧妙的利用他们讲“人道”的口号,抱团开展有理有节的斗争。于是,张贵卿提出大家要用绝食的办法来进行抗争,严正要求国民党省党部来讲清楚,并恢复原来供用的饭量。当时难友们考虑到张贵卿原来身体就不好,又患有严重的肺病,问他如果绝食的话是否受得了。他却坚定的说:“坐牢、杀头都不怕,还怕饿肚子吗!”在他的带领下,第二天十点钟当狱卒送来牢饭时,大家都一口不吃,公开宣布绝食,并坚决要求省党部来人谈判。侦缉队长见状跑来,气势汹汹地说:“你们不吃东西,饿死不管!”难友们听了此言个个义愤填膺,大家横眉冷对着他说:“不听你那一套鬼话,你若作不了主,就叫省党部派人来,否则我们继续拒绝吃饭”。与此同时,敌人还以使用武力相威胁,但难友们都毫不退缩。张贵卿根据他当年关押在南京国民党军人监狱时曾组织发动过绝食斗争,提出“干饭不掺石,稀饭不掺水,不吃腐烂的菜,不吃狗食的饭,每天给政治犯二钱盐、三两油”的要求,通过大家不懈的斗争,最终使南京那次绝食斗争取得胜利的经验,鼓励大家一定要发扬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坚持到底,继续进行抗争。侦缉队长和看守们看到关在牢里的人一个个都如此坚定,而且他们使出的软硬办法也都一一失灵,感到无计可施,只得乖乖地跑去向他的上级——国民党省警察大队队长兼方岩区区长俞式请示,俞式怕政治犯闹绝食的事情传出去,把事情闹大,进而引发不测事件,这样对他自己不利,结果只得答应恢复原来的牢饭数量,以息风波。这次绝食斗争的胜利,更加鼓舞了难友们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决心与信心。
 
  病魔缠身志坚如钢英雄汉
  张贵卿烈士早年就患有肺病,在革命斗争的环境里,由于工作与生活都十分艰苦,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所以肺病经常发作,身体十分虚弱,发病时常常躺在床上不能起身。但是艰苦的环境折磨不了他高昂的斗争精神,病魔也不能削弱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即使病卧在床,他仍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日以继夜认真阅读书报,孜孜不倦追寻革命的真理,呕心沥血操劳救国救民的革命大计。他忍着病痛奔走城乡,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奋不顾身地投身到革命斗争的第一线。张贵卿入狱后,肺病越来越严重,经常卧床大口大口吐血。见此情景,他同室的难友、也是和我同祖同宗的前辈程绍庭与其他几位难友,就一口一口地给他喂饭喝汤,并写信陈述情况请看守急送省党部,要求他们立刻派医生前来就医治病。病中,张贵卿曾对难友说起盐开水能止血。常言道:“疾风知劲草,患难见忠诚”。于是程绍庭等难友就通过关系托人买来一斤食盐,尔后冲成盐开水,由难友丁日增就一瓢一瓢的喂给他喝。喝盐开水后的第二天,国民党省党部派来的人看到张贵卿的病情确实严重,就答应由程绍庭等难友搀扶,和监狱的看守一起陪同他到医务所治疗。但是凶残的敌人毫无人性,医务所医生名义上是给看病,实际上是草菅人命,仅仅是敷衍了事而已,根本不作认真治疗,所以张贵卿的身体每况愈下,病魔常常折磨得他虚汗直淌,气喘吁吁,浑身无力,但他的革命斗志却一如既往,仍然十分坚强。一天,敌人不管张贵卿死活,又一次提审他,当张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返回囚室时,难友问起他被提审的情况,他淡定地说是特务陈家璧审问他。继而,大家又关切地问他姓陈的同你谈了些什么,张贵卿坚强地说:“刽子手,同他有什么好谈的”。还有一次,张贵卿又大口大口吐血了,程绍庭再次陪他去医务所看病,因事前得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同志的牢房就在他们去医务所必经之路的程洪昌旅社的楼上,趁这次去看病之良机,张贵卿不顾自己会遭陪同看押的敌人毒打的危险,当走近刘英的牢房边时,突然放开喉咙大叫:“刘英,刘英!”连喊两声后,刘英从小窗口探出头来也大声呼应:“张贵卿,张贵卿!”接着,张又说:“刘英,您好!”,刘英接应着说:“您也好!”并频频挥起拳头,表示要同敌人坚决斗争到底,革命意志决不动摇。因其时看守也在旁边,又不允许他在路上多停留片刻,他们只好仅此互致问候并挥拳示意而已,但同志间的赤诚之心却紧紧相连在一起,战友之深情亦尽在四目相望之中,挥拳之意张贵卿也心领神会。事隔没几天,刘英做通了一个看守的工作,把写成的信卷成香烟状,放在香烟盒里,托看守捎给张贵卿。刘英在信中叙说,国民党省党部调查统计室主任刘××找过他,说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长官顾祝同有电报发来,叫他表明态度,刘英明确地回答找他谈话的统计室主任:“我的态度早已表明,跟你还说什么呢?”一句话把他顶了回去。在信中刘英还请张贵卿转告大家,要坚定革命立场,注意事态发展,不要受国民党的欺骗。信中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紧紧握手到最后一口气”,大义凛然,革命意志坚如钢铁。张贵卿阅读刘英的信后也捏紧拳头对难友说:“刘英说得好,我们应该这样!”在当时困难的时势下,张贵卿还利用狱中难友的亲友关系,把自己被捕和狱中的情况写信给他的妻子何渊,让她报告党组织,并且嘱咐她要养育好他还未曾见过面的孩子,辛苦关照他的老母亲,信中特别强调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互慰互勉,践行当年他(她)们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约定的誓言:“不管敌人如何凶残,至死也要咬住牙关,决不动摇”,这真是铮铮铁骨英雄汉,耿耿忠心好伟男。
 
  临危不惧在方岩英勇就义
  1942年5月中旬,日寇大举侵华,战事步步逼近永康。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省政府和各机关这时似惊弓之鸟,纷纷撤离方岩驻地,逃往丽水、云和。根据当时的形势,张贵卿同难友程绍庭他们分析判断,认为有三个可能:一是,因张贵卿有病在身,从他身上又榨不出油水,国民党觉得带走他是一个累赘,因而有可能把他摔掉,不管其死活;二是,马上杀掉似乎无必要,但放掉又不甘心,有可能撤退时把他带走;三是,既不甘放,又不愿带走,很可能就地把他杀掉。分析情况后张贵卿向程绍庭提出,如果遇上第一种情况,则要求暂住在他家里养病,待找到组织后再决定如何行动,如果是发生第二、第三种情况,则要程绍庭出狱后设法写信给他的妻子何渊同志,并告诉了两个通讯地址,要他转告何渊要坚强些,继续革命下去。张贵卿说这些话时,神态泰然自若,坚强镇定,丝毫没有流露悲观的情绪和对可能被杀害的恐惧。5月15日后,国民党当局陆续撤逃到云和,有的难友相继被释放出狱。张贵卿预感到不久就有被杀的可能,于是他提笔给其妻子何渊写了信,信的全文是:
 
  亲爱的韻妻:
  我病重,但精神还好,今后命运如何,只有天知道。戒指一个、毛衣、棉袍三物这里用不着,留给你作为纪念。日后信息,可由程绍庭及唐兄送告。
  兹托唐兄,前来面交上物,并告近况。
  和你亲亲的握手。
  祝努力学习,进步!
  珍重!珍重!
                               你的一飞上  五月十六日
 
  写完此信后,张贵卿感到言犹未尽,因此在另一张纸上又抄录了裴多菲的一首名诗:
  韻:别来二月,日夜辄深思念,谨录裴多菲诗一首,留念。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为了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42.17/5  云于方岩  
  书毕,觉得情思仍未了,于是提笔在另一张纸上再写:
  再录近作小诗二首,望予指正。
<一>             
游方和尚去又来,带病身子土半埋。
闲散心情闲散乐,何须再上法雨台。
<二>
此来分明不再来,半杯黄土将身埋。
轻生重死何足道,一粒石子筑基台。
  这些诗和信以及他在狱中的表现,显示了张贵卿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难友程绍庭、林建勋、唐樟瑞出狱后,几经辗转将信和张贵卿留下的遗物转交给其妻何渊同志,至今保留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内。
  1942年的5月18日清晨,天公也似在悲恸落泪,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方岩附近的群山笼罩在烟云雨雾之中,天空一片阴暗沉闷。张贵卿刚起床,刽子手已来到监狱的牢门前,高声叫喊:“张贵卿马上出来,刘英已在等你”。见此异常的情景,他心里明白将要发生的事情,于是从容地同难友一一告别,缓步走出牢房。当他的脚一跨出牢门,几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就一拥而上,将其捆绑起来。张贵卿怒目对着刽子手大声斥责:“你们不要太得意,屠杀人民的人,将来一定要受到人民的审判”。接着,他又掷地有声地说:“共产党人是不怕杀的,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残暴的刽子手押着刘英、张贵卿烈士到橙麓村附近土坎上一棵高大的丹枫树旁,在英勇就义前,他们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接着气急败坏的刽子手举枪射出了罪恶的子弹。这样,两位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时刘英年方36岁,张贵卿仅34岁。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念我烈士,万古垂青”。这首诗原是刘英为悼挽在浙南英勇牺牲的烈士所写的,现在我们谨录此诗敬献给刘英、张贵卿两烈士,这是非常恰当的。值得告慰英烈的是:我们伟大的党建党90多年来,神州大地已发生了天翻地覆慨的喜人变化,在党的阳光照耀、雨露滋润下,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已在东方崛起腾飞,当年他们曾经战斗并为之抛头颅洒鲜血的衢州和永康,现已在浙西、浙中崛起,衢州正在实现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后发崛起,在建设“两地三城”中腾飞,成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欣欣向荣的中心城市;永康则已跃入中国的500强县(市)之列,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五金之都,杯业之都和门业之都。我想,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如能有知,堪当含笑于九泉之下。
 
                                  
(本文作者系原衢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期新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